第356章 皇帝教子,招揽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可行?-《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那你想要谁?”朱祁钰问他。

    “维族的。”老四支支吾吾道。

    这审美,绝了。

    朱祁钰摸着下巴:“让蒙古和西域各进献一个,都给老四当侧妃。”

    为了消除族群的差异,朱祁钰也是疯了。

    他后宫里,各族美人都有,在辛勤工作下,都怀有身孕,等皇子成年后,就让他们回自己的老家转一圈,让各族看一看,皇帝说的华夏是一家,没有骗人。

    太子也要这样做。

    以后各地域美人都要进献一个,省着厚此薄彼。

    但皇帝难啊,腰子累啊。

    “爹,儿子想要苗族的。”太子是真受不了那些有膻臭味的姑娘。

    “你没的选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道:“记着,只有皇室不停和他们联姻,民间才会将他们视为一族同胞。”

    “而你的审美也得改一改,各族美人有不同的风情,你得懂得欣赏美,人人都有美的地方,得学会欣赏,你若只盯着一个人丑的地方,日子还过不过了?”

    “你们的娘,就一点缺点没有吗?”

    四兄弟立刻低下头,这话若传到亲娘耳朵里,肯定给他们一顿狠收拾。

    “皇帝就不过日子了?过日子过的是人,过的是个苦中作乐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淡淡道:“若皇帝贪图一味欢愉,那么这天下就管不好了,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?”

    当天晚上,唐皇后、谈妃、胡妃气汹汹而来。

    “臣妾哪里让陛下苦了?”

    唐皇后阴阳怪气道:“臣妾敢让您受一丁点苦吗?您是皇帝,臣妾不过一介老妇人,年老色衰了。”

    “皇后,您抱怨这些干嘛,人家皇帝心里苦着呢,嫌咱们这几个老妖婆碍事,趁早死了,给年轻的让路。”

    谈妃阴恻恻道:“咱们哪有小姑娘嘴甜呀?又会哄得陛下开心,又不会让陛下觉得苦。”

    “臣妾早就说了不进宫,进宫侍奉您十八年,结果落得一个苦字,还跟孩子诉苦。”

    胡妃怪异道:“您既然觉得苦,就赐臣妾一道白绫,臣妾直接去了,何必让您受苦呢!”

    朱祁钰满脸绝望,这几个是更年期发作了吧?

    动不动就跑到养心殿来发一顿牢骚。

    他能说什么?皇帝也是人,也得过日子,当年他们争宠,差点把皇位弄崩了,他现在不也得当忘了吗?

    过日子阴沉着脸,苦的是自己,后宫里遍地是怨妇,苦的还是他。

    “看看,陛下这苦瓜脸,您还是赐臣妾一杯鸩酒,让臣妾去了算了。”唐皇后跪在地上。

    谈妃和胡妃,第一次同心协力,全都跪在地上:“也赐臣妾一杯吧。”

    “朕和儿子们玩笑,你们也当真啊?”朱祁钰头疼。

    “看看您的苦瓜脸,臣妾就知道您是真的。”唐皇后句句扎肺管子。

    朱祁钰挤出一抹笑容。

    “您这笑得比哭还难看呢!”谈妃主打的一个火上浇油。

    “那朕给你们哭一个?”

    “臣妾们可不敢让您哭,您的眼泪只有朝中重臣才配有,以前有太后在宫中镇着,您还好点,如今太后仙逝,可没有人给臣妾们撑腰了。”

    胡妃更狠:“说不定哪天,看见臣妾厌烦了,就把臣妾幽禁在宫中,让臣妾看着那空寂的房梁地板,了却余生。”

    “朕真的想哭。”朱祁钰崩溃了,这是哄不好了?

    “您可别哭,您一颗眼泪疙瘩掉下来,臣妾就万死莫赎!”谈妃就在加油。

    朱祁钰从软塌上下来:“你们是真插朕的肺管子啊!皇子们呢?招过来,让他们娘打一顿,都出出气。”

    唐皇后立刻炸了:“你凭什么打我儿子?”

    “这几个小子通风报信,和朕不是一条心,朕对叛徒向来是零容忍,觉得还是打死了便是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臣妾知错了!”唐皇后眼泪飚出来。

    最怕的就是她,她儿子是太子啊。

    万一闹着闹着,把太子位给闹没了,可亏死了。

    “冯孝,去叫!”朱祁钰非得惩治这几个娘们不可。

    唐皇后嚎啕大哭:“你打死我儿子,就先打死我吧!你这个狠心的,就拿儿子吓唬我,我我我,不活了!”

    皇后撒泼了。

    “我们给您生儿育女,为皇家开枝散叶,侍奉君王,侍奉婆母,样样不差,临老了老了,却被夫君嫌弃,夫君要逼死我们啊!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!”

    谈妃和胡妃也跟着哭,你有魔法,我们有哭闹大法。

    “不叫了不叫了,朕错了,成不?”

    朱祁钰深表无奈:“你们都快当奶奶的人了,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的呢?一点风吹草动,就得跟朕闹,让朕来哄,好了好了,朕知错了,你们都起来吧。”

    “您每次都要把臣妾弄哭才甘心,你个狠心的。”唐皇后快哭没气儿了。

    “多哭哭,对心情好。”朱祁钰也爱玩。

    我信你个鬼。

    朱祁钰把三个女人拉扯起来,然后又躺在塌上:“谁嘴这么碎?泄露朝政?”

    三女脸色一变。

    “陛下变脸是真快呀,刚才还说您错了,转头就怨上儿子了。”谈妃作势就要哭。

    “朕不问了。”

    你们不说,朕有多是办法知道。

    “今年老五、老六、老七大婚,按照常例即可。”

    人选已经定了,老五朱见沪娶韩雍孙女,老六朱见泺娶朱英孙女,老七朱见潮娶项忠孙女。

    大婚之后,也要入养心殿学习。

    朱祁钰对教皇子帝王心术,十分重视,同时还让皇子学习如何掌兵,现在韩雍、项忠在京师,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。

    春来夏去,到了景泰二十六年年底。

    皇帝询问了蒸汽机技术,可封闭性气缸还是无法生产出来,这让皇帝心急。

    十二月早朝之上。

    “诸卿,朕近来在想,大明发展过于缓慢,是否该招一批外夷精英进入大明?”

    之前有犹太人入境,被皇帝用各种办法,强行驱逐了二百万,剩下的,都是愿意和明人联姻的。

    主要是女人不许带走呀,强行留下,配给明人了。

    走的都是男人。

    “印度精英吗?”

    姚夔冷笑:“那些印度精英,满脑子都是女人,来大明几年了,也没做出什么显著成绩?”

    “这几年处死了多少?”

    “陛下,明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,哪里还有什么外夷,比明人更加优秀呢?”

    那些印度精英实在不像话。

    关键没有拿得出手成绩,还天天谋求政治地位,居然还把印度教给引进来了。

    去年中枢对他们进行分级考核制,考核不成功的,一概诛杀,不问缘由。

    要的是精英,不要废物。

    朱祁钰摆摆手:“朕的意思是,机械、化学方面,大明确实不如欧罗巴。”

    “朕想吸引一批精英进来,落户大明,为朕效力。”

    “欧罗巴有几百年的技术积累,大明虽然在极力敢追,但速度太慢了。”

    “干脆吸引一批人才进来。”

    王竑却开口道:“陛下怎知吸引进来的,一定是人才?而不是骗子呢?”

    朝中重臣皆认为技术不如文化重要,文化不如血统重要。

    引进来这些人,为了让他们变成明人,肯定要许以婚配,两国联姻,就会造成一些混血儿。

    民间混血儿是很多的,舆论也比较大,对混血儿是比较歧视的。

    皇帝近来纳了一个混血儿,就是为了消弭民间舆论,让民间将这些人视为明人,决不许歧视。

    如果继续吸引人才进来,难保大明血统不会被混淆?

    问题是,大明从景泰二十四年,开始实行严格保护制度,而这些新人进来,他们会忘记自己的母国吗?

    他们会不会做间谍?把大明的东西,窃取回国?

    他们的孩子,到底是明人?还是他们国人?

    “诸卿有没有意识到,近几年技术发展变慢了?”

    “造船、军械、机械、钟表、化肥、农药,涉及各行各业的技术,都发展进入瓶颈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和大明实行保护法有关系,欧罗巴诸国也防备大明,不肯将书籍卖给大明,反而从奥斯曼买来的书籍,像是篡改过的,都不太对。”

    “而欧罗巴这些技术,必须承认,比咱们先进,毕竟他们有几百年的积累,又是如春秋战国一样,诸国林立,各国赛着研究。”

    “楚王传来的消息,英国已经从英法战争中恢复了元气,正在寻求扩大非洲殖民地,法国也在扩大非洲殖民地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是奥斯曼横在中间,一旦奥斯曼被大明联合诸国击败,欧罗巴的势力,就会横跨奥斯曼,来到大明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朕着急啊。”

    朝臣认真思索,大明各项技术,都进入了瓶颈期。

    想快速解决难题,就得引入欧罗巴人才,为大明效力。

    “陛下,老臣觉得够用了呀。”

    王复行礼道:“做任何事都会遇到瓶颈期,遇到了就慢慢克服便是,而现在的技术,对大明而言,完全够用了。”

    “技术难题,若都不自己克服,什么都指望着中枢,指望着您操心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这些厂子直接关停便是。”

    “老臣觉得,引进些西夷人才,这些人的技术方式和咱们的未必一样,说不定还会推倒重来,不如自己来克服。”

    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”

    王复这番话,得到了重臣的高度认同。

    “太子,你怎么看?”朱祁钰沉吟。

    “回陛下,儿臣认为王阁老的话有道理,但也有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地方确实不能事事求中枢,中枢也管不过来,也不会管。”

    “但机械是朝廷要务。”

    “楚王已经控制了索马里地区,建立了楚王国,而今对奥斯曼磨刀霍霍,奥斯曼已经逐渐切断了和大明贸易。”

    “失去奥斯曼这个中转站,大明和欧罗巴等于断了联系。”

    “而近几年,中枢和皇室,都成立了很多大品牌,每年生产出大量高端订单,光凭国内是吃不下的。”

    “而随着机械行业进入瓶颈,人工成本增加,那么民间就会有大批工厂倒闭关门,而指望着工厂吃饭的市民阶层,就会失业,没了饭碗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年大明承平,是因为人人有工作,人人有饭吃。”

    “可一旦失去了外贸订单,民间会出现大量失业人群,大明有十九个城市,人口达到了五百万!”

    “这个数字多可怕,本宫就不说了,您们心里都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而工厂想自救,要么是提高效率,要么是扩大市场订单,后者几乎不可能了。”

    “大明人口5.7亿,婴幼儿占据两亿大多,未来潜力大,现在成年消费人口却很少。”

    “而和奥斯曼开战,大明就只剩下印度、帖木儿和金帐汗国几个市场了,这些国家吃不下这么多订单。”

    “只能考虑提高效率一条路了,只能研发机械,用机械替代人工,降低劳动成本、生产成本,把价格打下来,让工厂里的工业品,进入千家万户,让百姓吃得起。”

    “诸位请想一想,大明近六亿人口,多么庞大的市场,只要价格降低,仅凭咱们自己,就能吃进去这么多订单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利润降低了,但也保住了就业,大明起码不会乱。”

    朱见淇洋洋洒洒,说了一堆。

    诸卿轻轻点头,太子长进了,懂得站在全局看问题了。

    其实,这是大明第一次经济危机,大明开放十五年,遇到了经济危机。

    “所以陛下提出,攻克技术壁垒,光靠咱们自己不行,得引进技术人才。”

    朱见淇认真道:“所以这一点,本宫是支持的。”

    “王阁老,您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如果引进了技术人才,肯定要放在国企的,怎么会放在民间私企呢?”

    “私企想学,只能跟在国企屁股后面,绞尽脑汁的去挖人、去偷师。”

    “而这期间,咱们扩大了消费人群,同时又学到了新技术,等民间泛滥的时候,国企又能革新新技术了,何乐不为?”

    “至于您担心的长相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您大可不必担心,现在的年轻人,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很高的,就像本宫,并不觉得混血儿长得多丑,反而觉得挺好看的。”

    朱见淇纯属胡说了,他的混血儿侧妃,到现在都没怀上呢。

    这年代的审美,就是鹅蛋脸,皮肤白皙,温润如玉,最看重的是性格,其次才是长相。

    接受不了后世的审美。

    王复看着侃侃而谈的太子,脸上露出笑容,他可没少教太子啊。

    今天的太子,真的长大了。

    “太子之言有道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