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壮矣-《大明第一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我!”

    朱棣一时无言以对,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!

    张希孟笑道:“燕王殿下,天下的职业有很多,做一个老师,也可以培育英才无数,影响千千万万的人。同样的,身为藩王,坐拥大权,也可能走错路,甚至祸国殃民。”

    “不会的!”

    朱棣突然大吼道:“不会!我会当好藩王,我在北平,能扫平边患,永镇一方太平。会让治下百姓过得比应天还好!”

    张希孟笑道:“那好,我拭目以待!还请燕王殿下加油。”

    朱棣眼珠转了转,突然道:“张先生,如果我做到了,你能不能答应,让张庶宁去北平?”

    “不能!”张希孟回答很干脆,“他去济民小学读书,以后想成为老师,是他自己的选择。如果你有本事让他改变想法,决定去北平,我也不会干涉。但是还请燕王殿下注意,你要是敢耍手段,我可不是摆设!”

    朱棣瞪着张希孟,眼珠转了转,最终咬了咬牙,我虽然毕业了,但还不够壮,你等着,早晚有一天,我会一言九鼎,说到做到!

    到时候我们小伙伴全都在北平,一起开心快乐,让你们这些老家伙哭去吧!

    没错,在朱棣的眼睛里,张希孟已经成了老家伙。

    老吗?

    放屁,谁家刚过而立之年就算老了?

    你爹朱元璋都四十多了,他才是老家伙,离着老白毛也不远了。

    当然了,朱元璋并不这么看自己,他觉得自己最是年富力强的时候,精力体力,都处在巅峰期。

    不信看看宫里,每隔几个月,就有皇子公主诞生,现在他的儿子已经超过十个,相比之下,张希孟依旧只有区区两个儿子而已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朱元璋即将迎来当皇帝的第十个年头。

    洪武十年!

    也是大明立国的第十年。

    虽然吴国建立要早两年,收复大都,要晚两年……但是立国十年,依旧是个非常重要的时期。

    抚今追昔……朱元璋在盘算着自己的成就。

    首先,他从一个要饭的乞丐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。

    实现了从骡马到罗马的跨越。

    其次呢,他这个皇帝干得貌似还不错,至少可以说是可圈可点。

    收复了四百多年,未曾光复的燕云之地。

    又派遣大将,向西打通河西走廊,兵锋直指汉唐的西域故地。

    在南线,朱元璋扫平了福建,岭南,朱英也顺利进军云南,迫使把匝剌瓦尔密投降。

    纵观整个中原大地,还存在的只有巴蜀的大夏。

    这倒不是朱元璋拿不下巴蜀之地,区区山河险阻,永远挡不住天下归一的步伐,朱元璋之所以引而不发,就是希望减小阻力,用最小的代价,结束乱世。

    说来惭愧,哪怕到了现在,依旧有很多地方,没有恢复户口。

    其中河南之地,只有红巾起义前的三成,山东好一点,也只有五成,北平,关中,普遍在三四成,个别地方还要更低。

    朱英恢复了云南之后,最迫切的就是从内地移民,填充人口,稳固边防。

    另外从江西移民,填充湖广,也刚刚落下帷幕,总计移民一百三十多万,使得湖广的人口达到了起义前的六成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