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-《大明第一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虽说礼部平时要照顾下面人的心思,可真正惹恼了天子,逼得大明皇帝动了杀心,他也就没那么大的胆气了。

    钱用壬灰溜溜下去,李善长还想拱火,可随后一想,自己在朝中还要做人,也别弄得太过分。更何况朱元璋什么心思,他还有点摸不准。

    算了吧,还是暂时回去,好好观察一下,然后再说吧。

    伴随着这俩人离去,总算没有血溅皇宫。

    可是朝野上下,凡是知道此事的,没有一个人不心惊肉跳,不寒而栗。

    君臣冲突,如此可怕,倘若朱元璋真的一声令下,凡是不愿去山东的,一律做成人皮枕头,那大明瞬间就会多许多高级定制皮枕。

    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?

    李善长!

    没错,问题就是在李善长身上,都是他无能!

    没有尽到宰相职责,属于严重渎职,辜负了朝野之望。

    这要是张相在,估计就不会这样,张相公,我们想你!

    或许李善长做梦也想不到,君臣冲突,受伤最大的竟然是他!可换个思路想想,丞相就是夹在天子和百官之间,出了事情,他要是不挨骂,那才叫奇怪呢!

    “重八,其实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好生气的。听你这么一说,我倒是想起来,当初确定俸禄的时候,不也吵得很严重吗?”

    马皇后低声劝解,在这个关头,还能让老朱心平气和说话的,也就是这位了。

    朱元璋努力想了想,深以为然,“妹子说得对,当初他们想要多拿俸禄,不愿意和臭老百姓一样。现在又不愿意去山东吃苦,都是士大夫的毛病!他们怎么就不能改?”

    马皇后无奈苦笑了,大明刚立国多久?

    哪怕从起兵算起,区区十年而已,想靠这点时间,改变所有人的想法习惯,根本就不现实。

    “重八,其实你不妨想想看,张先生这些年辛辛苦苦,是聚拢了一批志存高远的读书人。可到底时间太短,可用之人太少。各地兴学,不得不用以前的老儒生。让他们念念新学,通过考核,就可以教书育人。但是扪心自问,有多少人又是真心的?想的不过是功名位置罢了。这么一群人,又如何能真心为了大明?”

    朱元璋怒火中烧,正因为如此,这群人才该杀!

    “重八,我知道你不爱听。但我也要说你,你是皇帝,是要成事的。如今要在山东办学,需要读书人,你又没法立刻变出那么多堪用之人。用些老儒,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你把他们都杀光了,先生向咱们要人,难道要你我去当教书博士吗?”

    “那也不错,咱们肯定比那些畜生强!让他们把持了教化,咱还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编排?”朱元璋气哼哼说道,当然了,这也只是他的气话而已。

    还是那句话,大明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三体文明。

    在大明的躯体中,有相当数量的老旧元素。

    拿最明显的官吏的来说,除了张希孟这种,绝大多数都是官员,都是从元朝走来,在元朝接受教育,甚至是在元朝官场厮混多年。

    除了宋濂、刘伯温等一些人,彻彻底底和过去告别,大多数的文官,也就是那么回事。

    而大明针对人才的选用,官吏的提拔,大约也就是对老旧读书人的改变为主……让他们改过自新,并且通过新的科举考试,然后就进入官场做事。或者聘为教书博士,在学堂中,发挥作用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这帮人嘴上都和大元告别了,也能通过考试,可他们心里真实想法如何,谁也不好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