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进-《大明第一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有的干脆说不想要坡地,要换成水浇地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水浇地就那么多,要怎么换?

    这些老百姓也不跟你急眼,就是一遍一遍,不断围着你转圈,不断磨……反正只要功夫深,不怕磨不来便宜。

    据说好些士兵被弄得焦头烂额,晚上都失眠。

    张希孟得到消息之后,他也是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其实很多时候,老百姓在淳朴善良之外,还有一种狡黠,奸猾,不愿承担责任,喜欢占便宜,市侩,甚至干脆说,几乎每个村子,都会有那么几个自私自利入骨的极品奇葩,能把你气得牙根痒痒的。

    能责怪百姓吗?

    张希孟倒是不这么看,毕竟老百姓之所以会如此,还是千百年来,层层压榨,不断欺凌盘剥,磨没了棱角,磨软了骨头。

    祥子一开始也要做个自食其力,有骨气血性的好人。

    奈何世道如此,一次次打灭了他的幻想。

    对于村民也是如此,张希孟十分理解。

    几千年积累的毛病,不是三天两天就能解决的,这也是现实。

    只不过理解归理解,可是有这些人纠缠着,想要快速完成清丈,貌似有些难度啊!

    很凑巧,胡惟庸跳了出来,他又给出了一个妙招。

    老胡直接去了州衙门,把那些被抓的书吏差役找了出来。

    你们谁熟悉地方的情况,谁有对付刁民的经验,谁愿意出力气,把事情办妥,谁就能出来。

    就算州衙门不要,也可以到苦役营,管的人多,更加威风凛凛……

    经过老胡这么一煽动,很快找出来二十个人。

    随后就是胡惟庸带着他们下到了乡村。

    大多数的百姓,由士兵负责,遇到了麻烦,就这帮人出手。

    也不需要打骂,只是把他们的盘算掀开,把他们手段揭露,然后让他们在村民面前,丢尽脸面,困扰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。

    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,朱元璋提拔了胡惟庸,胡惟庸又找来了一帮胥吏,还真就有了奇效。

    长兴州的均田迅速推行,胡惟庸的苦役营也在不断膨胀……一股沛然大力,不可阻挡向前推进。

    以长兴为中心,迅速向周围扩散。

    那些豪门士绅,惶惶不可终日,渐渐的,有人为了避免沦为苦役的命运,偷偷离开了朱元璋的地盘。

    乘坐船只,来到了苏州。

    他们的到来,让张士诚大喜过望,不出意外,他又拿出了五百两黄金,欣然赐给了高启。

    谢谢哦!

    高启:“…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