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-《大明第一臣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这不是朱元璋第一次面对成群哭拜地上的百姓,濠州、定远、滁州、金陵,包括不久前的洪都,他都见过类似的场景。

    但仔细思量,这几年的光景下来,朱元璋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
    最初的他更像是个背负深仇大恨的复仇者,带领着一群穷苦哥们,把那些昔日的仇敌碾碎,踩在他们的尸骨上,放声高歌,欢庆胜利。

    可渐渐的,随着他的势力越来越大,手上的权柄增加,他爬到了一个相当的高位。这时候就有一群人,围在朱元璋的身边,教导他怎么驾驭手下,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上位者……

    就像是石抹宜孙的案子,一家子悉数为了大元殉难,连仆人都没有逃跑,一门忠烈。想要一个国家稳固,就需要褒扬忠义,哪怕是元廷的忠臣,也该大加褒扬。

    曾经的朱元璋也动摇过,或许真的应该那么做,那才是明君圣主的格局,才是高明的上位应该有的手段。。

    不过幸运的是,在老朱身边还有一个脑筋清醒的人。

    他力排众议,又在接连的辩论之中,取得了胜利,从道义上说服了朱家军内部的主要人物,又写出了堪称纲领的文章……

    此刻的朱元璋,感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,一个很玄妙,又很难以言说的境界。

    别人都叫他“上位”,曾经的朱元璋又是不折不扣的“下位”。

    到了现在,他向这些百姓宣布均田法令,公布土地政策,他不是上位,也不是下位,他是一个执法者!

    一个尊奉天理,践行均分田亩的执法者。

    这个执法者可以是镇抚使,可以是都指挥使,    可以是吴国公……当然,    也可以是吴王,    或者皇帝!

    反正不管叫什么,他的使命都是秉持天理,公平执法。

    那天理又是什么呢?

    想到这里,    朱元璋不由得扭头,,    看了看那个给他答案的神奇年轻人……老朱这一回头不打紧儿,    发现张希孟正闷头啃包子,    腮帮子鼓得和仓鼠似的。

    没法子,谁让老朱废话这么多,    下面人又目不转睛盯着,他肚子又饿了。不趁着老朱停下来,大家伙俯身感激,    他抓紧吃两口,   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空填饱肚子呢!

    朱元璋看在眼里,    还能说什么,    也别浪费时间了。

    “乡亲们远道而来,咱请大家伙吃顿饭吧!”

    听到老朱要请客,    张希孟下意识一哆嗦,朱重八啊,你可别搞事情!万一你弄上来一锅珍珠翡翠白玉汤,    把大家伙都吃拉了,那可就是笑话了。

    张希孟提心吊胆,    可这些老百姓哪知道怎么回事,还以为是山珍海味,    水陆八珍呢!

    这可是吴国公啊,锄地都是金锄头,    他请咱们吃饭,还能差得了?不能够啊!

    总算是没白来,好好好大吃一顿吧!

    这帮人满怀期待,他们人多,是在军营的校场接见的,后面就是军中的大厨房。伴随着老朱一声令下,用了不到半个时辰,    就闻到了米饭的香味。

    士兵先跑过来,每个人发了一个小板凳。

    可以蹲着,也可以席地而坐,然后在板凳上放了两个大碗,    一个碗装饭,一个碗装菜,另外还有一双筷子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