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丰收时-《大明第一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朱元璋思忖再三,终于道:“粮食还是一切的关键,李先生务必要全力以赴,既要征收上来粮食,还要防止贪墨侵吞……私自盗窃入库粮食,拿粮食酿酒,全都要严惩不贷!咱不在乎砍几百颗脑袋……你明白吗?”

    李善长悚然一惊,朱元璋杀机四伏,已经是昭然若揭。

    李善长也清楚,不能出错,不然他的地位可就保不住了。

    “上位,臣再三思忖过,臣有个提议,能不能给各地粮长授官?”

    “给粮长授官?”

    “对!”李善长笑呵呵道:“在淮西的时候,就有地方富户主动运送税粮,上位也说过,要给他们官职。臣觉得如今更应该发扬光大,干脆提拔一些运粮及时的粮长,让他们进六部,至少给个侍郎,派到地方,担任知府,知州……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只有下面人积极送粮,才能府库充沛,应付大战,军粮无虞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听到这里,微微颔首,给官做他是舍得的,侍郎一级,虽然很高,但也不是不能给。

    “李先生,吏治是咱们的根本,粮长可以为官,但是必须先到学士院,接受考核,总不能一个字不认识,只是因为送粮有功,就只能担任高官吧?”

    李善长立刻点头,“上位思虑周全,这么办最是妥当了。”

    和朱元璋商量妥当,李善长立刻向各地发放公文,告诉地方,全力配合税粮征收。能够按时运送税粮的粮长,可以觐见上位,择其中才华出众者,入学士院,担任要职。

    这道命令下去,江南江北,各个地方,全都动了起来。

    不管什么时候,能当官都是非常吸引人的。

    要知道虽然老朱举办了科举,但是想通过考试,也不是那么容易。而且科举考试授官不高,这次可是有希望担任侍郎一级,等于直接进入了高级文官行列,岂是寻常!

    江家就非常看重这一次的征粮。

    他们家本是做木材家具生意的,就在几个月之前,他们得到了一笔大活儿,由张希孟主张的兴学开始了,一次就像江家订了两万套座椅板凳,价值超过十万贯。

    江家做生意不少,但是这么大的一笔,还是头一次见到。

    尤其让江家意外的是,按理说会有人索要好处,层层扒皮,想尽办法,巧取豪夺。这才符合过去的经验。

    而且他们也听说了,朱家军对商贾并不是那么友好。

    起初江家还忐忑不安,但是真正接下来订单之后,他们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。

    朱家军对兴学这事格外重视,的确多次派人过来,但却不是为难他们,而是询问是不是需要帮忙,原料够不够,人手够不够……跟官府打了多年交道,能帮着解决麻烦的,还是第一次见到。

    更让江家意外的是,朱家军这边,打钱非常痛快,基本上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绝不克扣拖延。

    跟朱家军做生意,竟然比跟一般的商人还要顺畅。

    当然了,有一个前提,那就是需要按照规矩,缴纳商税。不过由于这是给学生订的,税率也不高,只有百分之五。

    一单生意下来,足有两万贯入账。

    老爷子江源非常感叹,“朱家军不愧是王者之师,要我说,这天下早晚是朱家军的,能跟着朱家军,必定可以飞黄腾达,光耀门楣。”

    江源看了眼儿子江柯,就对他道:“这一次粮长的差事,你务必好好干,给你争取下来,可不容易!”

    江柯连连点头。
    第(2/3)页